自然界有很多生物都能够感知磁场并且利用磁场进行定向和导航,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鸟类。事实上,还有一类鲜为人知的具备磁感应能力的生物,那就是美洲大蠊,又称美洲家蠊或美洲蟑螂,是蜚蠊科中体积最大的昆虫。这种生物被放置于磁场中时能够迅速被磁化。
近年来,关于“这些生物如何使用这种磁感应能力”的讨论成为了热门研究课题。研究人员一致认为,对这些磁感应生物的生物磁场传感机理的深入理解,将有助于工程师们设计更好的传感器,并应用于诸如微型机器人导航等其他领域。
来自南洋理工大学的Ling-Jun Kong及其同事,凭借他们关于蟑螂磁性的研究获得了今年的搞笑诺贝尔生物学奖。
该实验的设计非常简单直接,Kong 及其同事来自南洋理工大学的Ling-Jun Kong及其同事,凭借他们关于蟑螂磁性的研究获得了今年的搞笑诺贝尔生物学奖。
将一组活蟑螂和死蟑螂置于 1.5 千高斯(磁场单位)的磁场中,这个磁场强度大约比冰箱的磁场强度高 100 倍。研究人员让这些 " 小强们 " 在该磁场下作用 20 分钟,然后再测量它们各自被磁化的程度以及这种磁化衰退所需的时间。
实验结果十分有趣。一旦蟑螂被移出所施加的外部磁场,研究者能够很容易地测量所有蟑螂(无论活着或者死亡)相关的磁场量。测量结果表明:活蟑螂自身的磁化磁场在大约 50 分钟内衰退,而相比之下,死蟑螂的磁化磁场完全衰退则需要花费将近 50 个小时。
这项研究十分有趣,有助于研究者在未来更好地了解生物磁场感应原理,更好地将这种生物磁化能力应用于新一代传感器。